来源:中细软 编辑:中细软 时间:2020-06-15
要说夏天的C位美食,那绝对非小龙虾莫属。大家拼桌坐也没有什么讲究,吃起来更是满手油,停都停不下来,再搭配冰镇啤酒,吃的那叫一个满足。不过你知道吗?吃剩的龙虾壳居然可以“变废为宝”。近日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博士团队吃小龙虾“吃”出了一项新专利。
小龙虾里“吃”出的专利
2019年6月的一个晚上,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吕松涛教授和团队师生,在结束了一天紧张的科研学习后,相约去学校东门吃夜宵。大家点了一大盆小龙虾,吃完之后当大家正打算像往常一样将龙虾壳清理掉时,吕松涛教授忽然抛出了一个问题:“龙虾壳经过200℃以上的高温油爆后还能完好无损,说明其高温性能相当不错,如果把它用到沥青里面是不是能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呢?”
这个看似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却正好契合了当前国际上关于生物沥青(bio-asphalt)的研究热点。
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生物沥青”,目前道路建设中所使用的沥青主要来源于石油,众所周知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生物沥青是指从林业资源、城市垃圾等材料中分离出来的沥青,拥有成本低廉、环保的特点。现阶段国内外都已经开始了针对这一新型材料的研究,据说美国、荷兰以及挪威等国家,已经铺筑了生物沥青的实验路段。
在这个背景下,近一年的时间里,团队成员围绕“小龙虾”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并由夏诚东博士带着郭燕鹏、胡隆两名硕士开始了将龙虾壳“变废为宝”的旅程:
第一步 吃小龙虾
第二步 给虾壳洗刷刷
将收集到的龙虾壳废料进行清洗、去油、烘干。
第三步 磨成粉
将烘干后的虾壳废料充分研磨,获得粒径≤0.15 mm的龙虾壳粉末。
第四步 将粉末加入融化沥青
将研磨好的粉末加入融化后的沥青,充分搅拌得到改良沥青。
经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证明了掺入龙虾壳粉可以让沥青更耐高温。
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团队的这一成果已经在国际知名期刊(中科院一区期刊,影响影子IF:6.395)《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清洁生产杂志)发表,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笔者查询到该专利名为“一种沥青改性剂、改性沥青及沥青改性方法”,状态显示目前实质审查中。
这个发明不仅能提升传统沥青路的耐热性,也能减少生物肥料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网友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比如说“修一条公路需要多少小龙虾?”“龙虾壳和碳酸钙没什么本质区别,用碳酸钙有替代效果吗?”还有的说“那马路上以后会不会有小龙虾的味道”...
在检索专利的时候,笔者发现吕松涛教授所在的长沙理工大学申请了6000余项专利,诸如:“基于深度学习的地铁站行人异常事件检测方法”“深水抗压传感器“等,可以说涉及了交通、生物学的方方面面。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能够从小龙虾里“吃”出专利绝对不是偶然,是基于这个团队长期研究的基础上,他们发现并抓住了机会。
使得看似没有关联的学科——生物学和食品科学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得到了一次完美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