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细软 编辑:中细软 时间:2020-03-30
随着世界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物流生态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尤其是现在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更让物流行业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由于无人机在 “3D” 环境中执行任务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且价格的越来越亲民化,因此,民用无人机在军用无人机成熟发展的基础上,仅用 10 年的时间就在各民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亚马逊在 2013 年推出 Prime Air 无人机物流计划,目前Prime Air 已经迭代进入第九代,负重 5 磅货物,飞行速度超50 英里 / 小时。就国内而言,京东是第一个实施无人机送货的企业以争夺更多的偏远地区物流市场,而顺丰快递公司自主研发、可运送包裹的 8 翼垂直起降无人机,飞行高度约100米,主要用于偏远地区的货物配送。同时,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淘宝的菜鸟物流、中通、韵达等形成合作关系,天机智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各地邮政之间形成合作关系,以用于无人机配送技术的开发。
通过本课程介绍,从物流相关企业的角度切入,通过专利视角分析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具体的通过对比分析京东、顺丰、杭州迅蚁网络科技以及天机智汇科技四家企业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布局,以加深读者对无人机的物流应用专利保护的了解。
图1展示了四家企业在无人机领域专利申请量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京东、顺丰分别位列一二位,总和占比超过90%,已形成两巨头格局。杭州迅蚁网络科技和天机智汇科技专利量占比较低,一方面是因为其产业规模较小,科研能力较弱,另一方面其本身并非以物流产业为主,仅仅是与一些物流企业进行无人机的合作研发工作。
图1 各企业在无人机领域专利申请情况
图2展现了近十年各企业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申请趋势。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2013年世界物流巨头亚马逊推出 Prime Air 无人机物流计划,国内各大物流企业如京东、顺丰等同步跟进,其关于无人机的专利申请量从2014年开始爆发式增长,并在2018年到达顶峰。毫无疑问,亚马逊开创了无人机物流发展方向,而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也紧跟行业发展潮流,提前进行了无人机的专利布局。
图2 各企业近十年无人机领域专利申请趋势
图3-图6展现了各企业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布局侧重点。从图3可以看出,京东在G05D1(陆地、水上、空中或太空中的运载工具的位置、航道、高度或姿态的控制,例如自动驾驶仪)技术分支布局专利较多,占其所有无人机专利的比例接近20%,其次是技术分支G06K9(用于阅读或识别印刷或书写字符或者用于识别图形,例如,指纹的方法或装置),占比超过13%,这表明位置控制和图像识别是目前京东在无人机领域的研发重点,同时,京东还在G06Q10(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技术分支、B64C1(机身;机身,机翼,稳定面或类似部件共同的结构特征)技术分支、B64C27(旋翼机;其特有的旋翼)技术分支以及G01C21(导航)技术分支也布局了相当多的专利,表明京东无人机各领域均显示出较强的研发实力。
图3 京东无人机专利布局侧重点
从图4可以看出,顺丰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布局重点是B64C1(机身;机身,机翼,稳定面或类似部件共同的结构特征)技术分支和B64C27(旋翼机;其特有的旋翼)技术分支,均占其无人机专利申请比例的15%左右,表明顺丰在无人机上的研究重点是机身、机翼等结构件,同时,顺丰在G06Q10(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技术分支和B64D9(用于装卸货物的设备;便于乘客搭载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技术分支也展现出了不俗的研发实力。
图4 顺丰无人机专利布局侧重点
从图5和图6可以看出,除了B64D9(用于装卸货物的设备;便于乘客搭载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技术分支和G06Q10(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技术分支,杭州迅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B64D1(在飞行中抛投、弹射、释放或接收物品、液体或类似物资)技术分支以及B64D27(飞机上动力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以此为特点的飞机)技术分支也有所建树;而天机智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布局重点集中在G06Q(数据处理系统和方法)技术分支,同时在B64C25(起落架)技术分支和B64D1(在飞行中抛投、弹射、释放或接收物品、液体或类似物资)技术分支也有所涉猎。
图5 迅蚁科技无人机专利布局侧重点
图6 天机智汇科技无人机专利布局侧重点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分析四大物流相关企业的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趋势以及专利申请侧重点等专利布局情况,可以发现,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与国外发展齐头并进,甚至有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领头羊的趋势。无人机物流配送属于新业态领域,是 AI 智能和传统物流领域的相结合,其专利申请涉及到无人机机械结构、操控系统以及无人机电子商务应用等多方面,因此,各物流企业在无人机领域的专利布局呈现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
目前看来,尽管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专利发明要从研发到生产,再到实际应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能一蹴而就,而且目前物流无人机依然受到监管条例、技术水平的束缚,距离实际的广泛应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